当前位置:首页 > 职场 > 正文

5个超大城市携手,北上广深杭不动产登记实现“跨省通办”

  • 职场
  • 2025-07-23 12:38:09
  • 8

长三角率先展开探索的不动产登记“跨省通办”开始向区域外拓展。7月22日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五地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携手建立不动产登记“跨省通办”机制,通过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的制度创新打通政务服务的跨区域壁垒。

5个超大城市携手,北上广深杭不动产登记实现“跨省通办”

协议签署即日生效,首批涵盖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、抵押权首次登记、企业间存量非住宅转移登记等16项高频不动产登记业务,在五城间实现“跨省通办”,为五地市民提供异地办理登记的便利。

这是长三角、京津冀、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不动产登记机构首次跨区域协同。同时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均是我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,此次合作也标志着试点城市在推动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、以协同政务服务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上迈出关键一步。

不动产登记业务为属地登记,各地平台不同、数据不通,但需求量却不小。此次五城联手,精准回应了超大城市间的民生关切。数据显示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五个城市常住人口超9000万人,年均流动人口超千万人次,异地购房、共有关系变化、继承等不动产登记需求旺盛。

根据合作框架协议,五城“跨省通办”合作将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:在覆盖范围上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杭州全域纳入首批“跨省通办”范围,逐步覆盖全部不动产登记机构;业务类型上,首期覆盖转移登记、变更登记、抵押登记、预告登记、信息查询等高频事项,后续扩展至国有土地房屋全业务;办理模式上,创新推出“异地帮办、全程网办”与“异地代收、属地办理”双轨机制,实现群众办事“最多跑一次”甚至“零跑腿”。

以杭州为例,假设有北京申请人需要办理其杭州不动产的变更登记,满足线上办理条件的,可在北京由属地不动产登记窗口工作人员现场指导,登录浙江省政务服务网或“浙里办”APP,完成业务线上申请,全程网办;不满足线上条件或申请人另有需求的,则可由杭州“跨省通办”窗口工作人员远程核验申请人身份信息和登记意愿后,由北京登记机构核验申请材料,并邮寄至杭州办理。

协议生效首日,杭州与北京联动办结五城间“跨省通办”的首单业务。工商银行杭州半山支行工作人员通过杭州市民中心的不动产“跨省通办”专区,为在杭客户办理位于北京昌平区一处房产的抵押权设立登记,约两个小时后,申请人就收到了北京登记机构核发的电子证明。

“过去办理这类跨省抵押业务,需派员协同客户前往房产所在地,耗时费力。”银行工作人员介绍,原本大概需要2至3个工作日,加上交通、住宿等成本,人均花费超过2000元。如今依托“跨省通办”,银行作为受托方全程线上代办,客户通过视频核验签署电子文书即可,全程“云上”办结,“仅这一单业务,就节省了数天时间和近万元成本”。

根据协议,接下来五大城市将设立“跨省通办”窗口,并协同开展业务培训、系统对接等工作,提升“跨省通办”服务能力,计划年内形成可复制经验,2026年基本实现高频登记服务事项“跨省通办”。

有话要说...